綠惜地球歡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訂立香港2050年或以前零碳排放願景 環境局應聚焦發展新能源及建築物節能

(2020年11月13日 新聞稿)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今日發佈《長遠減碳策略建議報告》,綠惜地球歡迎委員會訂立本港2050年或以前邁向零碳排放願景,促請環境局確立此願景為目標,追上全球先進城市步伐,為《巴黎協定》全球升溫低於2度的目標承擔責任。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香港碳排放主要在發電上,要達到零碳排放的願景,環境局應聚焦發展新能源,包括氫能、太陽能和風能等零碳能源,及為舊建築物提高能源效益標準並與新建樓宇的標準看齊,定立明確達標時間表,無須提高核電比例。」
 
發展氫氣作能源是目前全球減碳的趨勢,政府宜在短期內向其他地區引入氫氣。長遠則應該加快研究及發展,與其他先進城市地方合作,用綠色能源製造氫氣,供應發電,長遠亦可用氫能燃料電池作運輸用途。
 
此外,現時太陽能及風能技術成熟,價格正不斷下調,具備與傳統化石燃料能源的競爭力,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數字顯示,2021年將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平均發電價格為每千瓦0.039美元,比使用化石燃料發電便宜超過20%。當局應盡用政府現有建築物頂蓋,如行人天橋加裝太陽能板、擴大在其他水塘應用浮動太陽能板,發展離岸風能、以及跨地區合作,大規模發展太陽能及風電場。
 
運輸是香港第二大碳排放源,佔約18%,鑒於電動巴士及重型貨車的續航力及行走模式未見適合山路較多的香港路段,重型液化天然氣車輛比重型電動車更適合香港使用。香港能源公司應該利用將落成的天然氣接收站,除了用於發電廠,也售賣液化天然氣給巴士及商用重型貨車使用。長遠應該將所有香港重型車輛轉為零碳的氫燃料車輛。
 
當局目前節能工作欠積極,香港建築物產生超過60%碳排放,政府在2018年更新《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及《能源審核守則》,為新建築物訂下節能及十年一度的審計要求。但守則對香港主要的現有建築物並沒有設下法定要求,委員會的建議報告亦只提出透過誘因提高能源效應。綠惜地球促請當局為所有既定建築物定下2025年目標,在五年内與新建築物的節能及定期審計標準看齊。
 
綠惜地球強調,環境局須聚焦發展新能源及節能,並提倡可持續生活方式,可助本港逐步邁向2050年或以前邁向零碳排放。目前核電佔香港發電比例約25%,其對人類健康以及核廢料均有長遠風險,香港不能承受,當局亦不宜增加其發電比例。
 
傳媒聯絡
綠惜地球總幹事 劉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