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次淨灘撿逾40,000廢膠樽 促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 加強區域污染防治

(2022年6月5日新聞稿)「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是今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主題,地球卻有太多膠樽垃圾。綠惜地球連續三個年度發起灘岸「飲品膠樽品牌調查」,過去一年便撿到破紀錄的43,726個廢膠樽,其中前五大膠樽品牌依次為華潤怡寶、太古集團 (可樂、雪碧等)、維他、康師傅和屈臣氏,其膠樽數目竟高佔總量的52% 。
 
綠惜地球指出,無論是香港抑或國際,飲品膠樽一直在海廢調查中位居前列,屬監測海廢的指標物。本會連年的調查數據証實,飲品製造商在減塑上欠缺承擔及積極行動,下屆政府應加快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的立法步伐,並加強與內地的海上廢物污染防治。
 
本會整理了最新一份 (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 共116場品牌調查的數據,調查地點遍布全港(見附件一),北至鴨洲、吉澳,南抵蒲台島,東及鹹田灣、西貢白腊仔,西達龍鼓灘及大嶼山的分流,每場平均撿獲311個膠樽,最多的一場更達1,913個 (鹹田灣),反映膠樽垃圾無處不在。
 
這次調查共收集到破紀錄的43,726個廢膠樽,當中除7,668個無法識別品牌外,餘下36,058個瓶子中,繁體、簡體及其他文字的膠樽各佔49.3% 、48.4% 及2.3%,前兩者平分秋色。
 

我們把所有廢膠樽品牌按數量羅列,整理出前十排名,其中的「四大天王」排名與過去兩次調查相同,依次為以華南為主要銷售市場的華潤怡寶(13.4%)、香港飲品業龍頭太古集團(13.4%)及維他(12.2%),還有在港上市的內地品牌康師傅(7.3%)。其中華潤怡寶與太古集團同樣以13.4%叮噹馬頭,前者僅以多出18個膠樽高踞榜首。若計入排名第五的屈臣氏 (5.9%),則前五位品牌的廢膠樽量佔比52.2%,較餘下所有品牌總量還要高。
 

至於繁體品牌排名,頭四位連續三個年度保持不變,分別為維他 (29.1%)、太古集團 (24.2%)、屈臣氏 (14.2%)及津路(7.6%),而前三大牌子的膠樽量,佔總量的67.5%。
 

簡體膠樽品牌排名上,前五位連續三個年度不變,華潤怡寶更以32.8%一支獨秀「跑出」,意味每撿到十個簡體瓶子,便至少有三個屬於怡寶;而前五排名的膠樽量,更高佔總量的76.4%。
 

此外,本調查把水類 (礦泉及蒸餾水等) 和非水類 (例如汽水、茶類、運動飲料等)容器進行統計,兩者分佔66% (23,105個樽)及34% (12,009個樽),顯示市場側重水類商品。(撇取其中一場沒進行相關統計的數據,涉944個膠樽)

 
 
總結及建言
經過連續三個年度的調查,進一步引証多年來的結論:
 
第一、廢樽愈多,責任愈大
以繁體膠樽所屬品牌而言,維他、太古集團、屈臣氏合計佔繁體類的67.5%,反映其市場領導地位。
如果說「廢樽愈多,責任愈大」,則這三大巨頭明顯努力不足。2018年,這三大飲品商公開承諾2025年會回收七成賣出的膠樽,但太古集團去年只回收了15%的樽裝水及樽裝飲品;屈臣氏集團近日公布,去年開展「塑膠再生」塑膠容器回收計劃,只收到22萬個膠樽。相較於香港每日棄置數以百萬計的飲品膠樽,飲品商以上回收成效可謂九牛一毛。而在繁體排行榜中居首的維他,甚至沒有回收膠樽的數據。
 
此外,國際可口可樂公司 (TCCC) 今年2月承諾不遲於2030年,至少25%的飲品會改採可重複灌裝(refillable)或可退還(returnable)的容器出售,但其在香港特許經營的太古可口可樂,則落人於後,未見跟進。
 
本會建言:
在香港龍頭飲品商帶頭下,各飲品業者應訂定進取的回收目標,並定期公布回收數據。由於國際間已証明回收非解決塑膠污染良法,有必要同時在披露塑料包裝用量、訂定減塑目標、重用包裝等源頭環節加倍努力。
 
第二、內地飲品商 責無旁貸
雖說區域污染主導了內地廢膠樽的問題,不代表內地品牌無須承擔減塑責任。事實上,曾創香港上市集資紀錄的農夫山泉、以及康師傅均在港掛牌,而海廢排名第一的華潤怡寶,及百歲山近年亦在香港銷售,發財也須立品,在減塑上責無旁貸。
 
本會建言:
作為內地飲品巨企,更應肩負行業榜樣的角色,在中、港兩地主動提出進取的減塑及回收目標,並按年公布進度,以減緩膠樽污染之害。
 
第三、港府盡早實施塑膠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PPRS)
香港飲品膠樽回收率長期處於低位,港府的生產者責任立法步伐卻落於形勢。環保署去年5月雖完成有關法規的公眾諮詢,立法工作卻只聞樓梯響,據悉最快也要待新一屆政府在下半年交付立法會審議。
 
本會建言:
對付塑膠污染刻不容緩,本會促請新一屆政府盡速提交PPRS草案,並不遲於2024年落實。而有關管制應採國際行之有效的按樽制,並以每個膠樽不低於一元的按樽金額施行,以確保回收成效。當局亦應定期公布回收率等數據,增加施政的透明度。
 
第四、加強區域海洋垃圾污染防治
簡體字膠樽與繁體瓶子數量相當,很大程度源自跨境污染。環保署回覆本會稱,環保署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2016年成立「粵港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研究海漂垃圾議題,並建立「海上垃圾通報警示系統」。通報系統自2017年運作至今,先後發出33次因暴雨或環境事件的通報。署方又說,環保署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亦於2021年起在深港水域試行類似通報系統。
 
本會建言:
本會歡迎粵港環保部門加強合作,但指現時的通報機制都是問題發生後的善後措施,未能治本。
本會指出,環保署2015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報告,指本港海廢只有5%來自內地,嚴重低估實況,並與我們調查發現各佔一半的結論相去甚遠,故擔心雙方責任比重失衡,同時讓內地忽視循源頭做好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故此,本會促請香港環保部門檢視及更新海廢來源的評估方法,並據此與內地加強協作合作,防堵跨境污染,並定期發布協作內容及成效。
 
第五,廣設斟飲水設施 減耗水類膠樽
調查撿得的膠樽中,六成六為水類產品。而有關商品,最容易以斟飲水設施代替,循源頭大幅減少不必要塑膠用量。
 
本會建言:
在港鐵、郊野公園重要出入口等策略地點廣設斟飲水設施。飲品生產商亦可設置收費的斟飲設施,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購買,共同減塑。

 
參考資料: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8-2019)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9-2020)

 
傳媒查詢:
綠惜地球 高級項目主任 劉兆朗
綠惜地球 創辦人及總幹事 劉祉鋒
電話:3708 8380

 
 
鳴謝:
本計劃得以順利進行,要感謝以下團體及友好的積極響應:Stanley Chan
、活在南丫、陳Wing、YC Leung、大便妹、我的山海日誌、譚凱殷、Gray Lee
 
 


 
 

本年度鹹田灣淨灘,怡寶產品佔比最高

本年度梅窩淨灘,維他產品佔比最高

鹹田灣淨灘時,膠樽堆積如山

義工保護郊野,不惜在烈日當空下淨灘

飲品膠樽一直在海廢調查中位居前列

膠樽屬全球海廢指標物

華潤怡寶樽裝水連續三年「全港第一」

維他膠樽飲品為繁體字海廢膠樽第一

海事處懷疑收集海廢袋,印有舉報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