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產者責任法規 激活回收產業

(2022年9月24日 專欄) 本周初爆出回收廠喵坊(Mil Mill)廠址無法續約事件,輿論指政府未有關顧回收再造業者,導致本港年底後可能失去唯一處理紙包飲品盒的回收廠,有關包裝將由資源頓成垃圾;坊間更發起行動,呼籲將用後的紙包飲品盒郵寄到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辦公室,促請局長正視問題。
 
僅靠市場 中下價回收難經營
 
回收再造業的固定投資成本高,要有較長的使用年期場地,算盤才可能打得響,因此政府提供環保園等長期土地供應,對回收業十分重要;但沒有足夠的回收物供應,亦難為無米之炊,奈何紙包飲品盒輕身,要儲夠足夠數量再進行處理,物流及回收等成本很高,光靠自由市場運作,基本上是做一噸、蝕一噸,這就解釋了為何香港長年沒有業者進場。
 
要打通整個回收業的經絡,必須有相應的減廢政策,否則中下價的回收產業仍將繼續「蝕住做」,難以永續經營。環保署快將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社會更應趁此千載難逢的時機,促請署方把紙包飲品盒納入管制,才能走出窘局。
 
讓飲品盒有價 促消費者回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歐盟成員國的紙包飲品盒平均收集或回收率有51%,其中表現最佳的比利時和德國,分別高達90%及75%。亮麗數字的背後,是這些國家都訂定了相應的生產者責任或回收法規,一方面讓生產商承擔回收及處理成本,而非靠回收業獨木難支;另一方面,透過回贈、按樽等手段,讓紙包飲品盒有價,促使消費者參與回收,而回收的量多了,業者便有足夠的貨源,激活整條產業鏈。
 
早於2018年,綠惜地球聯同多個環保團體,要求政府在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中,加入紙包飲品盒,惟當局在2021年的公眾諮詢中,將之排除在外;反觀新加坡本周二(20日)新鮮出爐的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公眾諮詢,便提議分階段涵蓋紙包飲品盒等所有飲品容器,整全地觀照問題。
 
回溯3年前的喵坊開幕禮,時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發言稱:「政府支持環保向前走,需要政府、業界同每一個市民一齊支持……恭賀葉生(喵坊創辦人)和同事為香港製造減廢回收的新一頁。」
 
顯然,市民和回收業者都有「向前走」,但政府在土地和政策的支援上,卻原地踏步。筆者就此促請環境及生態局,重新審視草擬中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在膠樽之外加入紙包飲品盒,讓這減廢回收的一頁能翻下去。
 
土地政策支援 勿再原地踏步
 
說回喵坊這場「近火」,一旦該廠在年底後無法經營,屯門環保園的造紙廠仍可接手處理,只不過要到2025年才投產,遠水救不了近火;而在造紙廠投產前的真空期,公眾是否只能無奈地把手上的紙包飲品盒掉進垃圾桶?署方與其去接這個燙手山芋,不如積極為喵坊另覓合適場地,甚或與科技園公司商討延期土地租約,盡量令屯門環保園造紙廠可無縫交接,減少紙包飲品盒落入堆填區,同時挽回市民的回收信心。
 
 
劉兆朗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
2022年9月24日 經濟日報